File:Shenzhen Metro.gif
The logo of the Shenzhen Metro

The Shenzhen Metro is an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e city Shenzhen, Guangzhou, China. Construction was begun in 1999, and service on December 28, 2004.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Shenzhen Metro, Shenzhen became greater China's seventh mainland Chinese city to possess a subway system, after Beijing, Hong Kong, Tianjin, Shanghai, Guangzhou, and Taibei. ??? Already in service are lines 1 and 4, with a total 19 stops and 21.866 kilometers of track.

The Shenzhen Metro meets Hong Kong's KCR East Rail at Luohu. The Shenzhen Metro and Hong Kong's KCR East Rail both access Luohu.

Luohu is one of the land-based ports of entry ??? through the border between the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and the Hong Kong SAR; passengers reach this port by rail, and then [change to the other railway]/[continue by rail]/[change to rail]. Besides this, Line 1 of the Shenzhen Metro also [gives access to]/[accesses]/[reaches]/[goes to] [Shenzhen's 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famous Shenzhen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Window of the World, which was the end of Line 1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henzhen Metro's construction.

The Shenzhen Metro's service slogan is "地道服务,贴心一路" ???. Announcements in the cars and on the platform are made consecutively in Standard Mandarin, Standard Cantonese, and English.

The lobby of the Shenzhen Metro's Dahuyuan station
The Shenzhen Metro's Dahuyuan station, with platform barrier doors open

History

edit

With Shenzhen's constant population growth, not only is the pressure on the street surface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but street surface congestion commonly occurs; Shenzhen established in 1992 the Shenzhen City Urban Passenger Rail System Construction (Subway) Leadership Committee Office in order to pla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nex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s transportation. In May of 1998,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authorized the first phas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Shenzhen Metro 立項 ???; in July of the same year, the Shenzhen Metro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In August, the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for the first phas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Shenzhen Metro passed the analysis and judgment of experts.

深圳地鐵一期工程的實驗站點(市民中心站)在1998年12月28日初步開工建造,部分站點在翌年12月開始建造。而其他站點則到2001年3月方動工興建。其土木、軌道工程在2003年夏建成,並在翌年進行調試及試運營。而正式開通則推延至2004年12月28日,比當初預期開通的時間推遲了大約半年。

在深圳地鐵的營建期間,不少工程及顧問合約皆批出予香港地鐵,第一批員工亦多於香港地鐵接受培訓,因此深圳地鐵從外觀、設施、至系統細節等,很多地方皆與香港地鐵極為相似,車站內部設計更加仿如香港地鐵的翻版。有指深圳地鐵的標志亦是參考香港地鐵而成的。

Lines currently in operation

edit
 
深圳地鐵一期工程線路圖。其中皇崗站及九廣東鐵落馬洲支線尚未啓用,虛線表示一四號線的後續工程。

已完成的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包括一号线东段和四号线南段,于2004年12月28日试通车运营。总计19个车站,21.866千米。

Line 1 is located roughly under Renmin South Road, Jiefang Road, and Shennan Road, in a rough east-west direction. Line 1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ations:

以上四個站點位於深圳市的羅湖區

  • 科學館站
  • 華強路站
  • 崗廈站
  • 會展中心站,與地鐵4號線接駁。
  • 購物公園站
  • 香蜜湖站
  • 車公廟站
  • 竹子林站

以上八個站點位於深圳市的福田區

  • 僑城東站
  • 華僑城站
  • 世界之窗站

以上三個站點位於深圳市的南山區

Line 4

edit

4號線位於深圳中心區“中軸線”及金田路地底,大致呈南北行。 4號線包括以下站點:

  • 少年宮站
  • 市民中心站
  • 會展中心站,與地鐵1號線接駁。
  • 福民站
  • 皇崗站1

以上五個站點均位於深圳市的福田區。

Ridership tips ???

edit

深圳地铁靠右行驶。在多数站采取左侧开门。但由于国贸、老街段左右线轨道上下重叠,因此开门方向也有变化:西行列车在国贸站右侧开门,老街站左侧开门;东行列车与之相反。在到达站台前,车门上方的开门指示灯会闪烁指示。此外,罗湖站是终点站,因此是左侧开门下车,右侧开门上车。竹子林站是地铁枢纽,因此站内有三股轨道,下到站台前应看清列车行驶方向及站台指示。

Schedule

edit

2004年年底,深圳地鐵開通時,1號線的列車是每15分鐘一輛,4號線的列車是每20分鐘一輛,由於列車班次過於稀疏,不能滿足市民需求,深圳地鐵公司遭受市民廣泛批評。

深圳地铁于2005年4月28日、6月28日、9月28日和12月28日进行的4次“提速”,分别將1號線的列車的高峰期班次壓縮到最密12分鐘、8分鐘、6分鐘和5分钟一班2;4号线则为17分钟一班。4號線只使用了一條路軌進行運營,故4號線的列車班次在啓用雙軌道前,將難以得到繼續壓縮。

1号线每天6时30分两个终点站对发首车,23时0分两个终点站对发末车,加上全程运行时间,1号线列车每天实际服务16小时59分钟。4号线每天6时20分从少年宫站发首车,23时11分最后一班返回少年宫的列车发出,加上全程运行时间,4号线列车每天实际服务16小时58分钟。在“十·一”等节日期间,最后一班列车会延至淩晨零時发车。

深圳地铁的车站,都是在该站第一列车到达十分钟前开站,最后一列车开出十分钟后关站。

tickets

edit
 
深圳地鐵的售票機。

最低票价人民币2元,每搭乘超过4个车站加1元,现时最高收费5元。

车票分单程票和储值票(深圳通)两种。单程票像一个绿色或黄色的圆形有磁硬币。“深圳通”为非接触式IC卡,可多次使用,购买时要付人民币40元押金。

单程票采取售票机售票。机器接受人民币五角和一元的硬币,以及人民币5元、10元、20元的纸币。但当机器中没有找零用硬币时则只接受硬币购票。机器对纸币的平整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若机器不能识别,则可以找服务人员兑换硬币购票,但服务人员不直接售票。单程票一人一次最多只能购买八个,若需八个以上需要重复操作。售票机采取触摸屏操作,乘客以手在屏幕上点击目的地,机器自动报出票价,乘客可根据需要投币,并选择票的数目。

“深圳通”的储值可以通过增值机完成。机器只接受人民币50元和100元的纸币,故每次最低增值额为50元。

Facilities

edit
 
深圳地鐵的出入閘機。
 
购物公园站站台,站台被屏蔽门封闭。图中闭路电视显示下列车将在3分钟后到达。

站厅

edit

地铁站厅层设有自动售票机多部和自动增值机多部(售票机和增值机的使用见上文),同时设有一个问讯处提供咨询、售卖储值票和兑换硬币服务。

闸机是连接站厅与站台的必经通道。乘车时,需用单程票或深圳通在闸机的电子感应器上扫过,闸口会自动打开,进入闸口后乘客就可以下到乘车站台上。出站时,使用单程票的乘客需要将单程票投入闸机,而深圳通乘客则需将深圳通再次从电子感应器上扫过,此时会自动扣掉票款。

每个闸机通道上方都设有一个小显示器,显示的图案是下列三种之一:绿色的箭头,表示可以通过;红色的圆圈加横杠,表示不能通过,一般是另一方向的通道;绿色的轮椅标志,表示轮椅可以通过。

站厅层内铺设了盲道,从各个入口通向残疾人闸机。

月臺及附屬設施

edit

深圳地铁采取屏蔽门封闭站台。一個站的屏蔽門(月台幕門)長為136米。在列车尚未到站之前,轨道靠站台的边缘都用电子玻璃屏蔽门关闭,防止有人意外或其他原因掉下轨道。待列车进站,屏蔽门与列车车门同时打开,乘客才可上下。因此,列车必须定点停靠以准确对应屏蔽门和列车门。

站台层的墙壁或电梯侧壁上,有用毛笔书写的大号字站名,方便车内乘客查看。

地铁站台上均安装有闭路电视,主要播放深圳地铁乘坐注意事项和深圳地铁的广告,同时显示时间和等候时间等信息。

每个站台至少设置两名保安员执勤,以解决乘客的问题。

此外,站内还设置垂直升降电梯,方便有需要的人士使用。

在深圳地鐵車站的500米範圍內,均有引導標誌引導前往地鐵站的方向。

車輛

edit

深圳地鐵第一期所提供服務的列車中,一輛是由德國製造的,其餘的均在中國長春製作。

列車共有6卡,總長約140米,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一輛列車的額定載客量為1920人,最大載客量則為2502人。

规划工程

edit
 
虛線表示該線路乃深圳地鐵的規劃工程,以上工程將在2010年前完成。

优先考虑发展的工程包括:

1號線餘段

edit

請參閲:http://www.szmc.net/newspic/P2005122717504928.jpg

1號線將由世界之窗繼續向西延伸,經過南頭區、寶安、西鄉等地到達深圳機場。設計全長約23公里,並設有15個車站,當中深圳西站作為1號線及11號線的轉乘站。从世界之窗到科技园之间在一期竣工后不久以实验段的名义动工建设。

1號線餘段,從世界之窗到白石洲、科技園兩站作為續建工程的試驗段,已于2004年年底開工。然科技園以西之路段,深圳地鐵公司稱因目前仍需與廣深城際線及深圳機場改建統籌協調規劃,目前計劃先修築到西鄉中心站,距離深圳機場約九公里。在“遠期”再修築至深圳機場站,這可能將會使1號線餘段的完工時間比先前所規劃的2008年底大為押後。

2號線

edit

2號線在規劃中以世界之窗為起點,經過高新技術園區、填海發展區及蛇口老城區到達蛇口西站。設計全長約14公里,並設有11個車站,其中世界之窗站將作為1號線及2號線的轉乘站。

2號線計劃在2010年建成。

3號線

edit

3號線在計劃中以紅嶺中路為起點,經過東門、東門北路、布心、布吉等地到達龍崗區的龍興街附近。設計全長約33公里,並設有21個車站,其中老街站將作為1號線和3號線的轉乘站。

3號線已於2005年1月立項,並於2005年12月27日動工興建,計劃在2009年建成。

4號線餘段

edit

4號線將由少年宮站繼續向北延伸經過蓮花北、梅林到達龍華地區。設計全長約16公里,並設有10個車站,會展中心站(已經建成)作為與1號線的轉乘站。

深圳市政府已於2005年5月26日宣佈由香港地鐵公司承建及營運此路段,並在2005年11月4日動工興建,預计在2008年-2009年建成。於建成後香港地鐵將擁有該線的專營權,為期30年。

8號線

edit

在深圳城市規劃中,也存在8號線的設計,設計中的8號線以國貿站為起點站,鹽田站作為終點站。

11號線

edit

11號線將是平(湖)南(山)、平(湖)鹽(田)鐵路的改造工程,途經南頭、西麗、龍華、平湖等地到達龍崗區。設計全長38公里,並設有12個車站。其中,深圳西站與1號線轉乘,龍華車站與4號線轉乘,塘坑車站與3號線轉乘。

11號線計劃在2010年建成。另外亦有將11號線延長至鹽田區的計劃。

其它

edit

深圳地铁办公地点和竹子林车辆段设置于深圳园博园深圳红树林之间,乘地铁一号线到侨城东站可到达;深圳地铁大厦位于深圳中心区福中一路与金田路口,乘地铁四号线到市民中心站可到。

争议

edit

深圳地铁开通后,有以下较大规模的争议。

资费

edit

地铁运营方曾召开听证会,决定了价格。但市民普遍反映与广州等城市相比,深圳地铁资费较贵。

播音语言

edit

深圳地铁的车厢广播选用了普通话(國語)、广州话英语。广播选用了广州话,而没有选择客家话莞宝片粤语等深圳原住民语言(亦是深圳移民常用语言),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亦被部分深圳市民批评。而與此同時,台北捷運的車廂廣播選用了四種語言:在播放完國語和英語廣播之後,還會用鹤佬話客家話進行廣播。

對於深圳地鐵只播放广州话而放棄了客家話等,被批评者认为这是盲目遵从邻近的香港,而忽视了深圳本市内其他常用的方言。不過,支持者则认为广州话是深圳特区除普通话外最通用的语言,而客家话、莞宝片粤语作为通用语言一般只常用於龙岗宝安,所以使用广州话更为合适。

車站名稱的地名翻譯

edit
 
深圳地鐵對科學館站的翻譯,是“KE XUE GUAN”而非“Science Museum”。

深圳地鐵採用的地名翻譯,全部使用了漢語拼音,而不是使用真正的英語,如“科學館”一站翻譯為“KeXueGuan”而非“Science Museum”,從而有不少人批評深圳地鐵離真正的“國際化”還很遠。于是列车广播英文报站改用了拼音+英语翻译的方式,即“KeXueGuan, means Science Museum”。

另外在深圳地鐵啓用初期,深圳地鐵將“小心碰頭”一句話翻譯成“Be mind your head”,落為笑柄,深圳地鐵隨後承認錯誤,目前已改正此標示。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caused by heavy rains

edit

2005年春,一場大雨導致了深圳地鐵的大劇院站靠地王大廈一側出口的地磚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不少市民認為這是偷工減料所導致的後果,而深圳地鐵公司則解釋說地磚的損毀祗是一個小問題,短期內便能修復。然而,到了2005年末,該處的地磚依然沒有完全修復。

Notes

edit
  • ^Note 1 : 皇岗站因涉及与香港接驳问题,要与皇岗口岸联检大楼一起竣工,故实际只开通十八个站。
  • ^Note 2 : 最密班次仅限于下午4至7点的高峰期。第4次提速后,1号线平峰期7分钟发一班车。

See also

edit

References

edit
edit